2016年12月5日 星期一

第二章 真佛法 - 學佛者基本認知 - 4


  不可將修福便為功德,要覓功德法身,須知見性是功,平等是德,念念無滯,常見本性為功,真實妙用為德;內心謙下是功,外行於禮是德;自性建立萬法是功,心體離念是德;不離自性是功,應用無染是德;自證自性是功,自修身是德;皆謂真功德法身。功德須自性內見,不是布施供養之所求也,是以福德與功德別。

      六祖無相頌:
        迷人修福不修道,只言修福便是道。
        布施供養福無邊,心中三惡元來造。
        擬將修福欲滅罪,後世得福罪還在。
        但向心中除罪緣,各自性中真懺悔。
        忽悟大乘真懺悔,除邪行正卽無罪。
        學道常於自性觀,卽與諸佛同一類。
        吾祖唯傳此頓法,普願見性同一體。
        若欲當來覓法身,離諸法相心中洗。
        努力自見莫悠悠,後念忽絕一世休。
        若悟大乘得見性,虔恭合掌至心求。
  識心染即是眾生,真心住即是世尊。佛向性中作。莫向身外求。修福非功德。喜足除妄念,慈悲忘毒害。喜捨去悭貪,正心排邪心。菩提滅煩惱。法無兩般,迷悟有殊,見有遲疾,須從心地自淨,覺性如來,放大光明,外照六門清淨,能破六欲諸天,自性內照,三毒即除,地獄等罪,一時消滅,內外明徹,不異極樂,人間淨土自現。

      六祖無相頌:
        心平何勞持戒,行直何用修禪。
        恩則孝養父母,義則上下相憐。
        讓則尊卑和睦,忍則眾惡無喧。
        若能鑽木取火,淤泥定生紅蓮。
        苦口的是良藥,逆耳必是忠言。
        改過必生智慧,護短心內非賢。
        日用常行饒益,成道非由施錢。
        菩提只向心覓,何勞向外求玄。
        聽說依此修行,天堂只在目前。
      依偈修行,見取自性,直成佛道,法不相待。




  說法不離自性,離體說法,名為相說,識心常迷,須知一切萬法,皆從自性起用,是真戒定慧法。真法亦無取捨。
      偈:心地無非自性戒,
        心地無亂自性定,
        心地無癡自性慧,
        不增不減自金剛,
        身去身來本三昧。
  若悟自性,亦不立菩提涅槃,亦不立解脫知見,無一法可得,方能建立萬法,不增不減,無有取捨,一切善念惡念,應當盡除,來去自由,無滯無礙,應用隨作,應語隨答,普見化身,不離自性,即得自在神通,遊戲三昧,是名見性。
  自性無非,無癡,無亂,念念般若觀照,常離法相,自由自在,縱橫盡得,有何可立,自性自悟,頓悟頓修,亦無漸次,所以不立一切法,諸法寂滅,有何次第。
  不離自性法盡通,離體說法相常迷,常離法相心無滯,自性自悟無漸次。
  欲成就種智,須達一相三昧及一行三昧。
  一相三昧,即於一切處而不住相,於彼相中不生憎愛,亦無取捨,不念利益成壞等事,安閒恬靜,虛融澹泊,亦名般若三昧。
  一行三昧,即於一切處,行住坐臥,純一直心,不動道場,真成淨土。
  若人具二三昧,一相一行,如地有種,含藏長養,成熟其實,遇茲霑洽,悉皆發生,承旨者決獲菩提,依法行者,定證妙果。
  其法無二,其心亦然,其道清淨,亦無諸相,慎勿觀靜,及空其心,此心本靜,無可取捨,無心者通。
      法性本無,生滅來去。
      六祖真假動靜偈:
    一切無有真,不以見於真,若見於真者,是見盡非真。
    若能自有真,離假即心真,自心不離假,無真何處真。
    有情即解動,無情即不動,若修不動行,同無情不動。
    若覓真不動,動上有不動,不動是不動,無情無佛種。
    能善分別相,第一義不動,但作如此見,即是真如用。
    報諸學道人,努力須用意,莫於大乘門,卻執生死智。
    若言下相應,即共論佛義,若實不相應,合掌令歡喜。
    此宗本無諍,諍即失道意,執逆諍法門,自性入生死。
  禪門修學者,必須了然,陰入界之源,陰為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五陰,入為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及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等十二入,界為六根六塵六識為十八界。三界所成以無始無明為體。未破無始無明之前,真心被其覆障。識心為用,若起惡用,則成十八邪,入三惡途輪迴受苦;若起正用,則成十八正,遠離三惡途,天堂便至。在禁戒成就下,向上提昇次第,成就善道,還是勞苦輪轉。
  因此必須在禁戒成就下,破無始無明,此時破四相,住真心,識實相,證正覺,本心為用,則行深般若波羅密多,覺照周遍圓滿,五陰(蘊)虛妄不實之相皆空,妙明自性無可空。五陰本體即是真如本體,一切苦厄皆盡。此時了達其性無二,無二之性,即是實性,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減,在聖賢而不增,住煩惱而不亂,居禪定而不寂,不斷不常,不來不去,不在中間,及其內外,不生不滅,性相如如,常住不遷,一切善惡,都不思量,自然得入,清淨心體,湛然常寂,能生萬法,妙用恆沙。
  道之徧行無滯礙,即是由真心善解用,三十六對法,此即道貫一切經法,出入即離兩邊,說一切法,不離自性,真心動用,共人語言,外於相離相,內於空離空,直使請益者無疑惑。
  對法有三十六對者:
  外境無情五對:
1.天與地對。2.日與月對。3.明與暗對。4.陰與陽對。5.水與火對。
  法相語言十二對:
1.語與法對。2.有與無對。3.有色與無色對。4.有相與無相對。5.有漏與無漏對。6.色與空對。7.動與靜對。8.清與濁對。9.凡與聖對。10.僧與俗對。11.老與少對。12.大與小對。
  自性起用十九對:
1.長與短對。2.邪與正對。3.癡與慧對。4.愚與智對。5.亂與定對。6.慈與毒對。7.戒與非對。8.直與曲對。9.實與虛對。10.險與平對。11.煩惱與菩提對。12.常與無常對。13.悲與害對。14.喜與瞋對。15.捨與悭對。16.進與退對。17.生與滅對。18.法身與色身對。19.化身與報身對。
  若有人問汝義,問有將無對;問無將有對;問凡以聖對,問聖以凡對,二道相因,生中道義。一問一對,餘問一依此作,即不失理也。設有人問何名為暗,答云:明是因,暗是緣,明沒則暗,以明顯暗,以暗顯明,來去相因,成中道義。餘問悉皆如此,如此傳法則不失禪門宗旨矣。
  無常者即佛性也,因自性能生萬法。有常者即是一切善惡諸法分別心也,因識心受塵緣薰染。佛性若常,更說甚麼善惡諸法,乃至窮劫,無有一人發菩提心者,故說無常。正是佛說無常之道。
  又一切諸法若無常者,物物皆有自性,容受生死,而真常性有不徧之處,故說常者,正是佛說真無常。
  佛為一切迷人,認五蘊和合為自體相,分別一切法為外塵相,好生惡死,念念遷流,不知夢幻虛假,枉受輪迴,以常樂涅槃翻為苦相,終日馳求,佛愍此故。佛乃是涅槃真樂,剎那無有生相,剎那無有滅相,更無生滅可滅,是則寂滅現前,當現前時,亦無現前之量,乃謂常樂。此樂無有受者,亦無不受者。豈有一體五用之名,更何言涅槃禁伏諸法,令永不生,斯乃謗佛毀法。

      六祖無上大涅槃偈
   無上大涅槃,圓明常寂照,凡愚謂之死,外道執為斷。
   諸求二乘人,目以為無作,盡屬情所計,六十二見本。
   妄立虛假名,何為真實義,惟有過量人,通達無取捨。
   以知五蘊法,及以蘊中我,外現眾色像,一一音聲相。
   平等如夢幻,不起凡聖見,不作涅槃解,二邊三際斷。
   常應諸根用,而不起用想,分別一切法,不起分別想。
   劫火燒海底,風鼓山相擊,真常寂滅樂,涅槃相如是。
   吾今強言說,令汝捨邪見,汝勿隨言解,許汝知少分。




        出世法:頓悟法──直指性

          偈:佛法不二直指性,
            羊鹿二機迴向大,
            白牛共乘一乘求,
            最上乘法透三句。

  最上乘法本無言無說,惟悟與悟者方能知之,但親切證悟後,不言總言,還是無說。
  世尊教示之「自淨其意,是諸佛教」。其時三藏十二部經,再在說明了修行之正確方法,但不能執於法,因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,才有如此之說「未說著一字」,就是不應著法著相。不然就無法成就一大事。

          偈:清清淨淨惟一心,
            無一切心識心盡,
            真心顯露即本心,
            無心道人真自在。

  此心即無心之心,即是本心展現真心。
  此心即本心。無心即無一切業識心者。
  無心之心係指不受一切業識薰染之心,亦即真心也。

          偈:真心本心非外來,
            無一切心住真心,
            無心之心即本心,
            此心即無心之心。

  真心本清淨心,亦即是無一切業識心者。真心所現之境界,皆是業識轉化成千百億化身佛境界。一切相現皆是無相三昧智慧所現。亦即一相三昧。一切行皆純一直心,念念不愚,在一切處所,一切時中,不思前念功過,不留今念取捨,不臆後念損益,則前念今念後念,念念不相續,此即無縛也。

  恆守本心,不動道場,此即一行三昧也。
  恆俱一相三昧及恆行一行三昧者即是無心道人。
  您認為如何呢?如此人間不就是淨土世界嗎?

          偈:一切處不住諸相,
            彼相中不生憎愛,
            諸相裡無任取捨,
            眾境界不念損益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本心處安閒恬靜,
            真心住虛融澹泊,
            實相裡一相三昧,
            此即名般若三昧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恆一念行住坐臥,
            念念行純一直心,
            恆常行一行三昧,
            真淨土不動道場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見善惡境念不起,
            一相般若三昧耶,
            一行直心純純行,
            一相一行自由人。

我是一位佛之真弟子,您可在網站之部落格上看到「學佛過程」自由下載,細心研讀可讓您提升學佛的視野。
  此冊是世間法與佛法相呼應之編著,只企望法界眾生皆能如實作為,同登諸佛法身淨土!結尾

          偈:淨智妙圓眾生俱,
            復生為人喜足心,
            一心向上不退轉,
            眾生自顯妙圓性。

          偈:見性成佛禁戒捨,
            自見本性遍法界,
            來去自由心無滯,
            禁戒無需再持有。




目錄     返回